股票代码:
A股000055
B股200055
公司动态
深圳商报整版报道方大:《让世界分享深圳制造的成果》
浏览次数:加载中...
日期:2017年08月22日

822日,《深圳商报》“企业家精神与深圳”栏目刊登题为《方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熊建明——让世界分享深圳制造的成果》文章,原文如下:

方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熊建明

让世界分享深圳制造的成果

今天,深圳人都在分享着方大制造的“成果”。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深圳大运中心主场馆、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滨海医院,还有即将对外开放的深圳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栋栋都是深圳地标式建筑,它们华美壮丽的建筑幕墙均是方大的杰作。不仅仅是地标式建筑,还有深圳市民每天乘坐地铁时见到的地铁站台屏蔽门大部分也是方大制造的。

不仅仅是深圳,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中许多地标性建筑比如北京雁栖湖国际都会、上海外滩SOHO、上海花旗银行大厦、广州广东奥林匹克中心、三亚凤凰岛国际养生度假中心、武汉汉秀剧场等的幕墙工程也均出自方大。甚至享誉全球的地标性建筑比如迪拜双子塔、伦敦CASTLEHOUSE摩天大厦、安哥拉罗安达国际机场等的外幕墙也是方大的手笔。而国内超过六成的地铁运营城市采用了方大地铁屏蔽门系统。一直驾驶着方大这艘巨轮的,正是方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熊建明。

科技为本 创新为源

熊建明1991年下海创办方大集团的前身——深圳蛇口方大新材料有限公司时,凭借专利技术让方大迅速成为行业领军企业。1995年上市以来,方大集团营业收入增长了19.51倍,总资产增长了17.56倍,营业收入及总资产每年都在以超过15%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经受住了多次经济周期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

熊建明告诉记者,方大对抗市场风浪的首要法宝就是始终坚持“科技为本,创新为源”的企业经营理念,不抄近路,不寻小道,扎扎实实搞自主研发。熊建明给方大立了一个标准:只要是方大介入的领域,技术专利数量一定要做到行业第一。这也是方大是否介入某一领域的判断标准。

方大开始推出建筑幕墙时,国内使用幕墙的建筑还很少。20多年下来,方大在高端幕墙、太阳能光伏发电幕墙、LED全彩显示幕墙等方面先后开发出一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产品。2000年方大进入地铁屏蔽门领域时,该领域还是外资一统天下的局面;如今方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屏蔽门系统不仅普遍进入内地一、二线城市和香港、台北,而且还挺进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泰国等海外市场。方大集团同时还是国内最早进入太阳能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等产业的企业之一,创建了我国第一幢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深圳方大大厦,研制出国内第一颗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打破了国外对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核心技术的垄断。

熊建明自豪地告诉记者,方大主持或参与制定了我国首部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国家标准》、我国第一部《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国家行业标准等3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创造了28项“中国企业新纪录”,拥有专利数769项,其中发明专利100多项,拥有国际PCT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8项,是同行业中专利总数最多的企业。

为什么用专利数量是否第一作为判断标准呢?熊建明对此的解释异常简单——“因为我是搞技术的”,“这也是我的本能”。

适者生存 永葆“狼性”

熊建明坦言,经营企业这么多年,体会最深的就是丛林法则,即适者生存。熊建明告诉记者:“非洲草原上,动物醒来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观察周边,察看是否有天敌,判断下一分钟会不会有天敌来到身边。企业也一样。”大家都谈百年企业,他认为,一个不能持续生存的企业何谈百年?企业无论再大再强、再有创新能力,经不住经济周期的考验就是失败。因此,制定企业战略第一是生存,其次是提高质量,然后再谈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企业的自然规律。熊建明说:“生存能力,就是要葆有狼性、野性,就是要有竞争力,要有赚钱的本能。丢失了狼性的企业,就等于丧失了生存的本能。”

在熊建明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书《思考,快与慢》。熊建明告诉记者,朋友推荐的这本书他看了三遍。在他看来,这本书其实就是在讲人的本能与思考。如果结合到企业经营上看,初创期企业更多靠本能,企业大了也不能丢失本能。大企业丢了本能就会死掉,但光靠本能也不行,还需要加上思考。26年来,熊建明就像一头狮子,一直在繁杂喧闹的市场中不动声色地寻找着空白点、出击口。每当选中市场空白时,他就会迅即出击,而每次成功出击,都是企业安全生存边际的一次扩大。

熊建明带领的方大,先从幕墙入手,1996-1997年又推出外墙铝板;2000年涉足LED和地铁屏蔽门产业;近年又推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这些领域都是国内生产制造的空白,方大也因此屡屡成为行业的开创者。熊建明对记者说:“方大这一路走来,酸甜苦辣根本说不完。”

记者好奇,这几年与工程打交道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出事的不少,方大干过国内外1000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但从未传出“见不得台面”的事,方大是怎么做到的?

熊建明对此“回应”,企业董事长的底线就是企业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法律。他说:“你周围的人都在看着你,你瞎搞,就不要想别人不知道。”面对工程竞标中的歪风邪气,熊建明常对员工说,“有这一单,撑不死你;没这一单,也饿不死你”。因此,熊建明宁愿走正规渠道据理力争,也不愿低三下四求人、搞小动作。熊建明透露方大切入市场的办法:方大进入一个城市,往往是凭借业内的口碑先从商业项目入手树立权威,再投标政府的大项目;有些则需要先从外地或发达市场一炮打响,再回过头来占领本地市场。比如方大地铁屏蔽门系统,2001年首先在上海地铁1号线应用,随后在广州、北京、深圳、香港等城市迅速推广。

即使这样,方大也会失掉一些工程,但是方大却从未出现过一个工程绊倒一批人的丑闻。熊建明说,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创新还必须加上守法。他慨叹道:“如果只想拿单,方大不知道要掉进多少坑里,或许早就折腾死了。”

勇对挑战 酝酿飞跃

熊建明是如何判断企业当今的大环境的?他认为伤筋动骨的挑战已经到来。

在熊建明看来,企业掌舵人预测未来的能力,是企业能否度过危机的重要风向标。他说,这就好比雨天行走在积水的路上,首先要判断哪里有水坑,才不会一脚踩入弄湿整只脚。

熊建明断言,相较于19982008年那两次危机,这次才是真正的伤筋动骨。最大的不同是前两次没有信息产业的变革因素。这次信息产业的巨大变革将改写许多行业。共享经济出现,制造出来的汽车、自行车要卖给谁?网店昌盛,零售业该怎么办?他感觉许多企业还未意识到这场危机的严峻性。但他认为,当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他认为,方大所处的行业还在,但打法必须变。他已为方大谋划出变革新方向——由“制造+工程型”高新技术企业向“信息化技术服务+智能制造型”企业转变,做“幕墙维护医生”和“地铁屏蔽门维护服务专家”。

熊建明透露,一座建筑的幕墙寿命最长50年,像人的身体一样,要正常体检。经过30年来的建设,中国幕墙建筑已随处可见。再过若干年,有的旧的幕墙会像鸡蛋壳碎裂般掉落,将会是公共安全隐患,同时也意味着很大的潜在市场。“方大已开始着手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和检测机构,计划制定幕墙、地铁屏蔽门安全维护保养检测标准。至于智能化制造,在方大的工厂,有的已经引入小型机器人,方大企业云也研发了一年多……”

熊建明带领方大正在酝酿一次质的飞跃。

人物小传

熊建明,19574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商管理哲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方大集团创始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及南昌大学兼职教授。现任【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董事长、总裁,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深圳市半导体照明产业促进会创会会长、深圳市南山区工商联主席、深圳市南山区慈善会名誉会长等职。被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杰出人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十大人物”“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工作者”“中国上市公司最受尊敬10大功勋企业家”“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经济特区3030位优秀人物”和深圳3535位“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等。他带领的方大集团,已成为国内建筑幕墙、地铁屏蔽门、半导体照明、光伏建筑一体化等行业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者。2016年方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逾42亿元,同比增长64.83%,净利润接近7亿元,同比增长550.64%

企业家心语

●企业目标可以设定得高远,但是把控和操作一定要接地气。

●定力是企业家的关键性经验和优势。

●一个人需要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否定是指改正以前做得不好的,超越是指不断挖掘自身潜能。

●家和万事兴。员工和团队才是公司最应该善待的人。

●员工创造价值就要合理回报。小河与大河是一样的。

●运作企业既要充分授权又要适当监督。只授权不监督就会“放羊”,监督过严授权就成零。

记者手记

一位不敢轻言“成功”的企业家

企业家身上有着怎样的基因?在采访熊建明的过程中,记者不断地试图找出答案。

19884月,31岁的熊建明南下深圳之前,工民建专业毕业的他已是江西机械设计院一名副处级干部。深圳到江西纳贤,熊建明被推荐到蛇口管理局任主任工程师,参与蛇口的规划和建设。但他并未停止“折腾”,1991年“下海”走上创业之路。

记者曾问熊建明如果人生再来一次还会不会选择做企业?熊建明很肯定地说:“如果有机会还会。”他解释说,做企业可以很容易获得来自社会、投资者、员工、客户等多方面的客观评价,也更容易体现一个人的客观价值。但有些职业获得客观评价却不容易。

采访中记者还问熊建明如何理解成功与幸福?记者注意到,他迅速地回应了对成功的理解。他说:“我半辈子搞企业,一直忌讳讲成功。讲成功就离死不远了,一旦人们都在说谁谁很成功的话,我就有一种不祥之兆。”但他并没有紧接着回应幸福,而是略有停顿、若有所思地轻声说“有时幸福”,之后就不再延展话题。可是当讲到方大作为几个行业的开拓者,且专利数居同行业之首时,他脸上写满自豪。

熊建明说,方大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大,但是方大和哪个企业比都不差。这又是何等的自信!

记者感到,企业家或许不会常常感到幸福,反而不时还要经历磨难和艰辛,但是自豪感、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却足以抵消万种打磨。因此企业家也是渴望实现人生价值、渴望获得社会认可并愿意为之极力付出的人。

如果将人生比作生死较量的战场,企业家也一定是个主动投入战斗、决不会轻易认输的人。熊建明在描述企业生存本能时,首先联想到的是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想到的是狼性和野性。当他讲企业无论多大都不能丢掉狼性时,记者联想到的是一位手握血刃随时准备战斗的勇士。

采访那天,熊建明告诉记者,现在方大还有七八个团队在国外做项目,有些国家他从来也没去过,都是各个团队自己运作。方大也从来没有一名高管被挖走,有的甚至在方大一直干到退休。这让记者体悟到企业家还得是个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的人。正是这种人格魅力,使他们能够团结一帮人,共同克难,成就伟业。

“员工就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

一个成功企业需要有成就它的土壤。正是深圳这座城市,激励着熊建明带领方大一次次拓冰、一次次试水。

熊建明告诉记者,深圳的产业链是自然生成的,环环相扣,这就为产品研发提供了极大便利。比如地铁屏蔽门,方大在国内首先涉足,开发产品所需要的大大小小几千个零部件,其中90%的零部件打个电话1小时就能送达。这种快捷有效的服务唯有深圳具备。幕墙产品也一样,配套环境都在深圳。

如果说深圳的产业链为方大提供了物质支撑,那么深圳的软环境则每每催人奋起。熊建明告诉记者:“方大大厦就坐落在高新技术产业园。每当你感觉懈怠时,想想在这个地方,原来什么也没有,但现在就能成为一个极为成功的科技园。你只要抬头往外看看,就会动力十足。”

方大的项目遍布五大洲,方大的员工团队一年到头都在世界各地忙碌着。在这个以股东回报为导向的市场上,熊建明是如何给员工、股东、客户三者排序的呢?

熊建明对记者说,如果要排序,员工永远是第一位的。他解释,没有员工就不会有企业。客户可以通过员工的努力去争取。有了好的客户就可以有好的利润,股东也就会得到回报。对于企业创造利润来讲,员工是最基础的。我们讲不忘初心,员工就是不能忘记的初心。飞机飞得再高也要落地,也得有地的支撑,地就是我们的员工。熊建明说:“方大是上市公司,我也是在给股东打工,我的一半也是员工。”“现在都在讲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员工就好比家里人,照顾家里人这个责任都尽不到,何来社会责任?”

所以方大无论多么困难,从来不会欠发员工的薪水。方大员工每周要保证1小时的培训时间,一年一次员工体检,员工享受国家带薪休假福利,还要两个月一次安排员工生日旅游。

深圳商报记者 胡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