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深圳晚报》深商史记栏目以两个整版超大篇幅报道【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董事长熊建明的风雨创业历程,讲述了熊建明董事长20多年来在建筑新材料、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域的奋斗故事,记录了他把方大集团从3万元起家、市场为零的小公司,培育成领先国内同行、坐拥多项技术成就奖的领袖级企业的传奇经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熊建明董事长“敢为天下先”的奋斗姿态和朴实的创业情怀。
原文如下:
方大熊建明:始终做行业创新的领跑者
熊建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自己,想来想去,他挑了个最简练的词——勇敢。这份朴实的品质贯穿他的整个创业生涯,把方大集团从3万元起家、市场为零的小公司,做成领先国内同行、坐拥多项技术成就奖的领袖级企业。
今年11月8日,【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投入近30亿打造的方大城最后一栋塔楼顺利封顶。11月29日,这家公司迎来上市21周年庆典。几经风雨,熊建明和方大依旧如风华正茂的少年般不停奔跑。
从幕墙、铝板起家,到地铁屏蔽门,再到研发以LED光源为代表的半导体照明,熊建明始终在打国内市场的空白点。这种打法需要前瞻性的灵敏嗅觉,更要有突破市场难点的勇气。而后者的抵达更难,创业25年,熊建明近三分之一的精力花在“说服”市场上。
对于未来的方大,熊建明希望它依旧不畏风险,勇当领跑者。他畏惧被贴上“成功者”的标签。因为当一个人被赞许成功之时,也就意味着他的认知到了底、离死亡也不远了,而摆脱这一危机的唯一方法是保持敬畏之心,不断创造,不断领跑。
不安分的工程师下海了
一个看似很偶然的决定,改变了熊建明的后半生。
那年他30岁,在体制内“官”至副处,本可以在江西机械设计院顺利地干下去,但心里那股不安分反复暗示他:去做更能体现你工程师价值的事。他在江西机械设计院8年,一直压抑着干一番事业的冲动。一旦伺得良机,他将毅然冲上前。
1988年的4月,他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深圳经济特区前往江西招贤,熊建明得到推荐,有机会担任当时蛇口区管理局主任工程师。他克服了家人的反对,婉拒了领导的挽留,迎了上去。
那次抉择看似毅然决然,实则酝酿已久。在那3年前,熊建明来深圳参加一个专业会议,第一次与这座城市打了照面。特区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让他大开眼界,工地遍地开花,连政府建设管理部门的人都到工地干活。一心求发展的深圳吸纳了全国设计建筑界的精英和香港的建设新思维,让熊建明深受震撼。这里才是真正能创造出价值的地方,来深圳的念头开始萌芽。
这个念头在之后几次深圳之行中不断滋长。1988年,他终于赶上机遇,在蛇口管理局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转折。在蛇口3年,熊建明的专业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学到了许多建筑设计和材料运用的新思路。结合实践经验和对市场的嗅觉,熊建明开始了新建材专利研发。这些为他之后下海、创办方大做了关键性储备。
1991年,熊建明主动开启人生第二次转折。那年,蛇口与南头合并成立南山区,他的职位面临调整,很可能跟在江西时一样,将无法亲自将新材料专利变现。那颗想做事的初心再次促使熊建明主动请辞、下海,利用专利创业。
开创彩板幕墙产业
跟第一次辞职一样,下海遭到家人的反对,但让熊建明感激且欣慰的是,妻子始终支持他,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应付接踵而至的难题。
熊建明创业的冲动源于手上6项与彩板幕墙、彩板门窗相关的新材料专利。尽管当时国内市场对彩板幕墙还陌生,但这款产品具备质量轻、预制性强、绝热效果好、运输组装成本低等优势,让熊建明足以相信它的市场前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预判是正确的,彩板幕墙问世不久即获得市场热捧,并被建设部、科技部等认定为国家小康工程计划,全国推广。
但在迎来第一位客户之前,创业始终处于胶着状态。1991年,熊建明用自筹的3万元创办深圳蛇口方大新材料有限公司,并决定集中公司全部力量研发彩板幕墙新产品。但熊建明很快发现,幕墙研发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但当时在国内很难招到专才。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从设计到搬运材料再到切割制作,熊建明都得亲力亲为。这种状况持续了将近20年,熊建明手把手培养起公司的核心团队。
财务只出不进,公司很快陷入了缺钱的窘境。最困难时,几万块钱的工资都拿不出来。好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他从银行贷款3000万元买进了机器和场地。在那个年代,3000万着实是个不小的数目,这成为方大起步的重要基础。
现在回忆起来,熊建明仍感激当年包括政府、银行、顾客在内的创业生态圈,如果没有他们对一个新产业的信任和支持,彩板幕墙产业不可能从无到有做起来。
在赢得第一位顾客的信任前,彩板幕墙的市场局面十分尴尬,国内没人用过彩板幕墙,连大学和研究院也没人懂这个技术。熊建明带队去拉顾客,人家第一句话是,香港用它吗?那时候深圳的目标就是香港,可那时的香港并没有彩板幕墙。
在那段磨嘴皮子也拉不来订单的日子里,熊建明备受煎熬。他不敢有丝毫动摇,就像半山腰上筋疲力竭的登山者,如有半丝闪念,任谁劝上一句都可能选择放弃。熊建明不敢动那样的念头。
坚持最终有了回响。蛇口工业区要建风华大剧院,项目主管领导愿意给方大一次竞标的机会。为了证明材料的可靠性,熊建明花了20万元港币请香港的专家,给幕墙检测抗台风性、防水性、紧密性等6项性能。检测证明幕墙性能达标后,他再把剧院的负责单位请到现场,观看第二次检测。检测结果赢得了信任,方大终于拿下第一单。
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方大就顺利交付产品,促成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彩板幕墙大楼。这一单的顺利完成为方大迅速打开市场做了铺垫。之后,蛇口电视台、中华自行车厂、新闻中心大厦等地标式大楼的订单蜂拥而至,方大的知名度也逐日攀升。到1994年,方大的资产总额、销售额年增100%,夺得国内彩板幕墙行业的龙头地位。昔日的小老板熊建明成了业内“一哥”。
上市一波三折
真正让方大闻名全国的是1995年B股上市,它成为国内首家上市民企。这光彩背后,是较长时间的曲折准备。
熊建明至今记得去中国证监会面试的情形。同场竞争的是几家大型国企,论名气、论规模,成立3年的民企方大都没得比。但时任深圳市领导都鼓励熊建明去尝试,加上公司规模扩大后资金需求增加,方大上市融资势在必行。
有意思的是,去证监会前,方大的保荐人让熊建明像参加高考一样,背了很多题目和答案。结果到了现场,背的东西一样都没用上。对方问了很实际的问题,例如公司的财务指标和管理体系怎样构成。方大在这两方面恰好做足了准备。
事实上,方大是国内同行业第一家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内国外双重认证的企业。这一荣誉其实是被逼出来的。熊建明早在1994年就曾考虑通过发行B股为方大融资,当时请的香港汇丰银行怡富证券的保荐人。但对方在方大看了半小时,什么都没说就准备回香港。熊建明鼓足勇气问了声,对方很不客气地回答说方大不可能上市。产品没有质量担保,员工没签劳动合同,生产和管理也没有认证标准,对方很失望。
熊建明也是“哑巴吃黄连”。当时国内的民营企业刚起步,哪有这么严丝合缝的管理模式?但他明白,汇丰银行指出的都是痛点。熊建明不惜重金,斥资60万元请德国的公司做ISO9001认证。同时,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给产品新设置第三者责任险,方大因此成为国内第一家给自己产品买保险的公司。
尽管有了诸多个“第一”,方大的B类股票在发行时仍旧屡屡受挫。当时国内B股只对香港和国外开放,汇丰银行的人带着熊建明到香港卖股票,那些老板一看是民企,董事长这么年轻,卖的产品还没听说过,都不愿意买单。为了把股票卖出去,熊建明只好将价格一降再降,从最初的两块五降到一块六。
熊建明清晰记得有次碰了一鼻子灰。那是1995年的圣诞节前夕,由于市里很重视方大上市的事情,市里的一位高层领导亲自带着熊建明去香港谈判卖股票。头一天双方谈好了价格,买方的大老板很客气地说次日晚上7点半请他们吃完饭,顺便签发行合同。结果第二天晚上,熊建明和那位市领导等到当天晚上9点50分才等来人。对方说方大股票的价格太高,接受不了,迎头给熊建明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股票发行又一次落空。当时深港还没有24小时通关,那位市领导和熊建明连夜往回赶,差点没能过关。
回忆上市前的种种曲折,熊建明觉得那时自己和方大就像一团棉花。硬的东西容易碎,创业需要棉花精神,用再大力的拳头砸你,都能把那些力量给吸纳掉。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熊建明都是用棉花精神应对内外冲击,成就了今天的方大。
三大产业引领全国
继1995年方大B股上市之后,次年4月,方大A股又率先业内登陆深交所。借助资本的力量,方大进入业绩高速成长快车道,屡创年增长率翻倍的传奇。趁着这股劲儿,熊建明开始思考和布局方大的转型。
他给1996年之后的方大定位为节能、环保型建材领跑者。在上世界90年代末,节能环保在国内还是个新概念,熊建明再次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趋势,并在之后的10多年里始终如一地贯穿、引领这一理念。
理念的启发源于一次日本之行。熊建明去三菱交流时发现,资源有限、地震多发的日本很注重建材的可循环利用。比如,国内的建筑、幕墙由玻璃和石头构成,墙面一倒,里面所有的材料全碎了;在日本,墙面由可再生材料如铝板建成,即便墙遇地震倒了,里面大部分建材还可以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经济损失。
受此启发,熊建明开始把铝板融入到方大的幕墙研发,并很快在非洲、中东、美洲等地打开市场。如今,方大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铝板生产厂家。
之后,方大又把节能环保理念贯彻到LED灯和屏蔽门的研发推广中。跟最初培育彩板幕墙市场一样,LED灯和屏蔽门的市场推广也做得很艰难,特别是后者。彼时是1999年,国内的地铁站还没有运用屏蔽门,连国外也少见。深圳气候潮湿,地面易滑,站台与车厢间的空隙对乘客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此外,每趟地铁驶过都会带走大量冷气,造成电能浪费。市场潜在的需求刺激了熊建明的创新欲望。深圳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也能为屏蔽门的研发生产提供便捷。
当时,屏蔽门作为高技术产品,其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研发努力,方大最终掌握了屏蔽门系统的全部核心技术,成为国内最早从事屏蔽门研发和生产的单位。熊建明信心满满地去地铁相关部门推介时,却遭到了冷遇。政府犹疑的是不仅要增加预算,而且其他城市都没用过屏蔽门,万一用了哪天出故障,谁来担这个责?
熊建明只好转战其他城市。最终,上海愿意“首吃螃蟹”。国内第一个地铁屏蔽门在上海一号线马戏团站运用,随后在广州、北京、深圳、香港等城市迅速推广。
2006年11月,方大集团研制的国产化地铁屏蔽门产品通过国家组织的评审,成功实现该产品的完全国产化。不仅大幅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国内地铁屏蔽门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如今,方大在率先进入的节能幕墙、地铁屏蔽门和太阳能光伏产品线上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麾下3个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节能幕墙拥有100多项专利,占全国专利总额的三分之二,主持行业标准编制;地铁屏蔽门专利占全国80%,主持编制国家唯一标准,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熊建明也被授予联合国TIPS发明创造科技之星、建设创新型国家杰出人才、全国推动自主创新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对于这些荣誉,熊建明认为只是证明方大的某一个阶段性创新结束了,可以继续做下一件事了。
2015年,熊建明一举投入数亿元进军光伏产业,这意味着他又开始领跑另一项创新。主题还是节能与环保。熊建明的目标是有一天让所有大楼的玻璃都能光伏发电,实现真正的节能环保。当然,在达成这一目标前,他需要完成比之前任何一项推广都艰难的说服战。
熊建明甩了甩膀子,迎向这项令他兴奋的新挑战。此前二十多年的创业生涯里,除了研发,他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说服市场和培育消费上。在接下来的时光中,他和方大将继续推广节能环保新建材的使命,一路创新,不断领跑。
(深圳晚报记者 刘姝媚)
深商名片
熊建明,江西南昌新建人,生于1957年;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土建系工民建专业。1980年到1988年在江西省机械工业设计研究院先后任副院长等职,1988年到1990年在深圳蛇口管理局任职主任工程师,1990年7月任深圳蛇口龙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1991年12月创立【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并任董事长、总裁至今,期间在美国国际大学工商管理哲学专业学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深商语录
不说领着别人走,我们方大是不会跟着别人走的。有一句话,必须要创造市值,创造消费。就是你原来没有的,我要想办法利用我的能力来给你创造它。
创业需要情商。情商是你能站在屋顶嚎叫,光彩四射,也能趴地上被别人踢几脚,能屈能伸。你不可能永远都是挺身的。
现在回想创业几十年,如果说我有什么背景的话,那就是深圳的这种政府、资本、市场包容性强创业环境,是支撑方大发展到现在一个最强的背景,而且这种背景我觉得还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
如果说我成功了,那就是我的认知到底了,站在悬崖边上了,离死亡不远了。这很危险。我现在的状态是,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认为还OK,然后继续往前走。
——熊建明
熊建明列传
熊君建明者,丁酉年(1957)生,豫章人也。向闻江左物华天宝,熊亦洪都起凤,俊采星驰,势也。
熊青年及第南昌国子学,挹受土木之工、齐民要术。业成,时家国颓芜,唯入赣省机械设计院,毂中就事。越八年,官至副处。然而熊心浩荡,俟机而动。戊辰年(1988)春,深圳入赣招贤,熊曰:“毗港之埠,怒海春潮,此诚丈夫蜂起豪杰封侯之计也!”虽万千谏,彼往矣。
既踞蛇口,吞吐万方,熊以三季通货积财。岁在辛未(1991),方大起帜,熊以三万金下海立业。初,方大毕其功于彩板幕墙,而麾下干将奇缺,熊乃自谦功伐,砥砺躬行,欲以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及待价而沽,或曰:“港岛置之乎?”熊讷讷无以对。重整旗鼓,甘辛自谓。方大幕墙,自蛇口风华大剧院落成始为世人知;海内华宇,首妆彩板,方大幕墙自此声名鹊起,经年鹤立,天下无出其右者。
乙亥年(1995),方大悍然问鼎B股,尝鲜以啖民企上市融资之蟹。次年丙子(1996),方大A股接踵登陆深交所,资本添翼,衔枚疾进。熊为方大帅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登坛槌钟之誉,得无记取深港之筚路?寒暑之栉沐?
方大富拟于同业,有节能、环保、建材三军领跑者。然而熊不以为侈,复殚精乎LED,竭虑乎屏蔽门,力冠联合国发明科创之星。乙未年(2015),熊挥师方大所向,光伏可期。
或曰:识天工之有数,觉开物之无穷,望梧桐于日下,目沧海于云间,方家有道,此中为大。
(刘万专)